叶兆言中篇小说《通往父亲之路》连载(9)张希夷后来对学生弟子谈及外公的古文字学问,评价非常之高
即日起,本报开始连载著名作家叶兆言中篇小说《通往父亲之路》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是叶兆言以60多年的生命体验,直面、致敬、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。在中外文学史中,父子关系早已成为永恒的文学母题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这部6万字的中篇小说,延续了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,平实客观
即日起,本报开始连载著名作家叶兆言中篇小说《通往父亲之路》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是叶兆言以60多年的生命体验,直面、致敬、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。在中外文学史中,父子关系早已成为永恒的文学母题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这部6万字的中篇小说,延续了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,平实客观
即日起,本报开始连载著名作家叶兆言中篇小说《通往父亲之路》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是叶兆言以60多年的生命体验,直面、致敬、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。在中外文学史中,父子关系早已成为永恒的文学母题。《通往父亲之路》这部6万字的中篇小说,延续了叶兆言一贯的叙述风格,平实客观
韩松刚:叶老师好,非常高兴和您做这次对谈。让我们先从《璩家花园》的“后记”谈起吧。在“后记”中,您提到了托马斯·曼的长篇小说《布登勃洛克一家》,这部小说在您写作《璩家花园》的过程中,有具体的影响吗?
9月23日,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2025年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》。蓝皮书聚焦上海文化领域核心议题,涵盖文学、文化、文化产业、公共文化服务、电影产业、文化交流、文化遗产七大板块,权威解读领域内热点和重点问题,明确上海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
9月23日下午,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发布暨2025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举行。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标志性品牌产品,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,已连续出版逾二十载,被列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成
在“醴陵城市观察”《如何纪念“激荡的城市史”》一文中,我写到,从城市叙事来说,醴陵需要多维视角构建的“城市读本”与“城市传记”,来体现“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”,通过那些“感动一座城市的文字”,与世界对话。